側邊選單開關

業務內容

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
:::

嘉義縣阿里山鄉-茶山社區

鄒族是由二個大社及好幾個小社形成的社會結構,重要的祭典 mayasivi 只能在二個大社的 kuba 舉行,早期的 kuba 尚有敵手籠(放置人頭)kuba也稱男子聚會所,是鄒族男子訓練的場所,也是決定部落重要大事決策之處,女子與外人不能上去,而鄒族傳統的家屋除了設有小米神的神位(ketubu),家族中的長老過逝要埋葬於床鋪底下,因此之故,家屋內是不得喧嘩吵鬧,歡樂的日子在何處呢?

就在家屋外的 hufu(茅草涼亭),獵得野獸回來,就在部落可聽到之處大聲吶喊(如果無山豬就悄悄的回來),部落的壯丁立刻迎接,留在部落的人就把家前的 hufu 打掃乾淨,生火、立大鍋,山豬一到,立刻切割、煮,大家一起分享;今天我家獵得山鹿,就在我家 hufu分享山鹿,明天你家獵得野豬,就在你家的 hufu 分享野豬。

鄒族沒有謝謝你,感謝的言詞只有 aveoveoyou(我心喜悅)。茶山是一個小社,因此沒有雄偉的kuba,但hufu的涼亭分享文化卻深入茶山社區的各族群,雖然現在不常打獵,但與親朋好友在hufu底下泡茶聊天、分享彼此的喜悅,成為茶山社區人人認同的茶山文化。

而最初居住在茶山的民族為原屬布農族的達谷布亞努 (Takopueanu) 人,他們稱呼這裡為 cayamavana,即為「山腰上的平原」的意思,日治時期簡稱 cayama (珈雅瑪),由於ca與日語「茶」同音,yama也與日語「山」同音,故在民國後,就改稱為「茶山」」。

茶山社區為鄒族、布農族、漢人三族共居的社區,因此在宗教信仰方面較為多元,有鄒族的傳統信仰、漢人傳統的宗教,以及教會傳入的基督教等。目前社區內的鄒族、布農族都是信仰基督教為主,但並沒有因此放棄傳統的原住民傳統信仰,而漢人的傳統宗教則都是由漢人在信仰。

而自民國89年起,茶山社區居民為了將 hufu (涼亭)分享文化傳承,並將這份獨特的分享文化展現給更多人了解,逐開始舉辦「hufu(涼亭)節」。涼亭節每年11月左右舉辦